[筆記] 把 AI 當隊友:Jeremy Utley 的關鍵提示技巧
Contents
想提升 AI 的生產力嗎?史丹佛大學教授 Jeremy Utley 提出,關鍵在於將 AI 視為「隊友」而非「工具」。這篇文章整理了他的四個實用提示技巧,幫助你學會如何引導、提問,讓 AI 發揮最佳表現。
Right now the primary limitation is the limits of human imagination.
… not because they’re technologically impossible but because they never occur to us personally.
AI 心態:把 AI 當隊友,而非工具
關鍵觀念 | 摘要 |
---|---|
最佳使用者心態 | 最會用 AI 的人不是「工程師」,而是「教練」:他們懂得引導、提問,幫助 AI 發揮最佳表現。 |
隊友觀念 | 把 AI 當成「隊友」而不是「技術」。 |
本質比喻 | AI = 「壞軟體,但好人」:它就像一個永不疲倦、超熱情、能力不錯但需要引導的實習生。 |
缺陷提醒 | AI 天生愛說「是」,不擅長反駁或設限。若用戶缺乏批判,可能被「煤氣燈效應」誤導。 |
鏡子效應 | AI 會反映用戶的心態:想偷懶的人會更懶,想保持敏銳的人會更敏銳。 |
1. 逆向提示 (Reverse Prompting)
這項技術將 AI 視為隊友而非技術,強制 AI 在開始工作前,主動要求任務所需的背景資訊,避免它編造數字 (make numbers up)。
|
|
2. 思維鏈推理 (Chain of Thought Reasoning)
這項技術要求 AI 出聲思考 (thinking out loud),將隱藏的思維過程外顯化。這能顯著改善模型的輸出結果 (meaningfully improve the outputs of the model),並讓人得以評估其假設。
|
|
3. 強化批判性思考 (Strengthening Critical Thinking)
這項語句通常用於自訂指令中,目的在於避免認知卸載 (cognitive offloading),並防止 AI 施展煤氣燈效應 (gaslight you)。它要求 AI 成為挑戰者,推動人類思考。
|
|
4. 角色指定 (Role Assignment)
這是最基礎的技巧之一。透過指定角色,可以告訴 AI 在它龐大的知識庫中應該聚焦在哪裡 (where in your vast knowledge bank do I want you to draw information),從而獲得更有針對性的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