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軟體品質全面思維》

這是一本由多位作者合著的書,探討了從產品設計、開發到交付的全面品質思維。本篇筆記整理了書中關於點子驗證、產品成長、測試核心觀念與實踐心法等重點。

第一章:產品從「零」到「一」再到「二」

驗證你的點子

在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產品開發之前,點子驗證是關鍵的一步,目的是確認市場需求與成功潛力,以避免資源浪費。

1. 市場需求評估

了解目標市場需求,確認你的產品能解決明確的市場痛點。需要掌握潛在客戶的:

  • 需求
  • 行為模式
  • 購買動機

這麼做的好處是確保產品具競爭力,並能引起市場共鳴。

2. 競爭分析

分析現有競品的優劣勢,目的是:

  • 評估產品是否具備足夠差異化
  • 找出切入市場的獨特定位
  • 從競爭者那裡獲得產品開發靈感。

3. 創意來源與企業文化反思

傳統企業常見高層提出想法,下屬只負責執行的問題。但真正有價值的創新點子,來自團隊合作創意激盪深入討論

建議高層的角色定位是提供清晰方向與目標,不應過度干涉具體細節或創意決策,這樣才能激發團隊潛力,提升整體創意水準。

產品從「一」到「二」的成長與優化

本章節探討的是產品上線後,如何從已有的「一」進化到更完整的「二」,實現產品的成長與優化。

1. 識別核心功能並尋找延伸點

  • 確認產品的核心功能,這是產品的靈魂,具備不可替代的價值。
  • 核心功能通常是使用者會重複使用的原因
  • 延伸功能的設計應該以核心功能為基礎,進行擴展。

例如,音樂串流平台的核心功能是音樂播放,可以延伸出社交分享、歌詞顯示、個人歌單整理等功能來增強核心體驗。

2. 利用數據分析進行決策

  • 產品上線後可以快速收集用戶反饋。
  • 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如停留時間、互動數據),可以幫助理解用戶的興趣偏好
  • 透過數據驅動可以進一步實現個人化體驗,提升用戶黏著度。

3. 適度跨平台擴展與新市場開發

當某一平台或市場已站穩腳步後,可考慮進一步擴展,目標是增加使用人數提升使用頻率加深日常生活中的滲透率


第二章:測試的核心觀念與實務

測試的四個步驟

  1. 確認系統目標:定義系統的核心目的與要解決的問題。測試重點不是「無錯誤」,而是「是否解決了正確的問題」。
  2. 模擬日常流程 (Happy Path):測試使用者在正常情況下的操作流程是否順利。
  3. 測試異常情境:模擬錯誤、延遲、非預期操作等情況。
  4. 記錄發現 (問題回報):問題回報建議包含三點:
    1. 我做了什麼:具體操作步驟。
    2. 發現了什麼:錯誤訊息或異常現象。
    3. 期望系統行為:說明理想狀況下應該發生什麼事。

測試的核心精神

  1. 驗證需求,不是找錯誤:確認功能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與預期。
  2. 理解實際使用方式:評估操作流程是否合理、符合使用者習慣。
  3. 預測潛在問題:包含異常值、極端輸入、邊界條件等測試。

測試是持續改善的過程

測試的目的並非阻止上線,而是提升產品品質。它貫穿於開發的各個階段,從需求驗證到上線後的回饋收集。

測試的目的並非阻止上線,而是提升產品品質。不過實際上,為了讓產品更好,測試往往真的阻止了上線。

常見測試誤區與報告建議

  • 誤區:忽略邊界條件、只測成功案例、過度依賴自動化。
  • 報告建議:分層撰寫,兼顧技術層(錯誤細節)與業務層(對營運的影響)。
    1
    
    例如:結帳流程失敗 → 導致轉換率下降與營收損失。
    

第四章:測試章節重點整理

各階段測試重點

  • 初期:依照風險程度分級,優先測試關鍵功能。
  • 成長期:漸漸引入非功能性測試,如安全測試兼容性測試
  • 成熟期:協助收集數據,提供未來決策指引。

做事情的標準

  • ISO-9001-2015 提到的 PDCA (Plan-Do-Check-Act) 品質管理方式值得參考。

錯誤評量指標

  • MTTR (Mean Time To Repair):從發現缺陷到修復所需的平均時間,用來評估維護效率。這個指標很重要,可以反映測試團隊的效率。

測試團隊核心理念

品質是被設計出來的。

如果產品沒有經過完整的品質管理設計規範,即使表面上運行正常,也只是在大多數情況下不出錯而已。


測試心法與心得整理

測試金字塔的四個層級

  1. 價值觀層:團隊核心價值觀必須正確且一致。
  2. 原則層:做事的細則與規範。
  3. 實踐層:實際執行的動作與方法。
  4. 工具層:完成工作所需的工具與技術。

這四個層級(價值觀 → 原則 → 實踐 → 工具)不只適用於測試,也適用於任何事物的推進。

Infrastructure as Code 的測試應用 [覺得最好的論點]

  • 核心概念:將測試環境中的不同設定參數化,並透過自動化方式帶入系統,減少人工操作。
  • 優點:減少疏漏、提升效率、確保環境一致性。

對本書的整體觀感

  • 多作者合著:優點是觀點多元,缺點是內容偏基礎,缺乏深入案例。
  • 閱讀體驗:雖然未滿足對深入案例的期待,但作為第一次接觸多作者合著的書籍,仍是一種新鮮且有啟發的體驗。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