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2019年書 - 《零錯誤》

這篇文章整理了關於錯誤的分類與成因、養成零錯誤習慣的方法,以及如何透過決策分析和注意力管理來提升效率。深入探討技術型、規則型、知識型錯誤的預防策略,並分享狙擊手提升注意力的方法,幫助您在工作與生活中減少失誤。

一、錯誤的分類與成因

根據內容,錯誤可分為三種類型,並各有其常見成因:

技術型錯誤 (35%)

  • 成因: 通常與疏忽、不嚴謹的操作有關。
  • 範例: 忘記定期提交報告、重要資訊未經查證、數據抄寫錯誤、使用錯誤工具、作業程序書中出現錯誤等。
  • 預防方法: 可透過改善工作環境、確認身體狀況、將重要工作安排在錯誤率較低的時間(如上午或下午7-8點)、避免分心、體力不濟、壓力過大等情況來減少。若前晚熬夜或注意力不集中,應找他人協助。

規則型錯誤 (40%)

  • 成因: 未遵循既定規範、標準流程或程序。
  • 範例: 未按照標準作業流程工作、未按照審查方案進行審查、未按照要求設計、未按照規定檢修等。
  • 預防方法: 將知識型工作轉換為規則型工作,並進行千次以上的重複操作,使其轉化為技術型工作,可大幅降低錯誤率。然而,大部分工作無法重複千次,一個決策能重複五次已屬不易,因此仍需著重預防。

知識型錯誤 (25%)

  • 成因: 通常涉及決策層面的失誤,可能因資訊不足、思考不周或缺乏長遠考量。
  • 範例: 資料不齊全即做決定、未想清楚失效模式即解決問題、計畫中的假設未經證實、未利用重要機會、決策未考慮長期影響等。
  • 特點: 在三種錯誤類型中,知識型錯誤的錯誤率最高。
  • 預防方法: 將知識型工作轉化為規則型工作,再進一步轉化為技術型工作。這需要將知識型工作簡化為多個小區塊,從變數少的部分著手擬定規則。若規則型錯誤率超過0.1%,則表示規則無效,需重新修訂。

二、養成零錯誤習慣的方法

作者提出兩種主要方法來養成零錯誤習慣:

檢查與反思

  • 借鑒高通創辦人雅各布的習慣,持續詢問:「有沒有忘記東西?」(Anything missing?) 或 「遺漏了什麼嗎?」(Anything missing?)。
  • 這句話的目的是提醒人們在行動前或後進行自我檢查,避免遺漏重要事項。
  • 作者認為人們浪費生命在找東西,而找最多的地方就是自己的腦袋,透過提醒可減少這種浪費。

建立制度與重複練習

  • 轉化工作類型: 將知識型工作(錯誤率最高)轉化為規則型工作,再轉化為技術型工作(錯誤率最低),以大幅降低錯誤率。
    • 知識型轉規則型: 雖然知識型工作難以制訂固定規則(變數多,如打仗、下棋),但可將其簡化為多個小區塊,從變數較少的部分著手擬定規則。
    • 範例: 將決策轉化為生產流程,可進一步簡化為「主動決策」和「被動決策」。
      • 被動決策: 企業發生問題或危機時被動地做出決策。
      • 主動決策: 沒有外部壓力時,主動預先做出正確決策。
    • 將被動轉主動: 透過定期開會討論項目(如檢討市場、追蹤競爭對手),將決策再細分成更小的區塊,並轉化為標準作業流程,可將錯誤率從10%降至1%。
  • 大量重複練習: 針對規則型錯誤,透過大量重複練習正確的行為。
    • 理論基礎: 若一件事重複操作二千遍,錯誤率將趨近於零。
    • 範例: 球王老虎伍茲的成功源於魔鬼般的訓練,每天練習揮桿千次,重複百萬次,達到極致的熟悉度。

決策方法:五個方案分析法

當需要決策時,務必提出五個方案進行分析:

  • 利弊分析:全面評估各方案的優缺點。
  • 長期影響分析:預估各方案的長期後果。
  • 避免二元思維:許多錯誤源於只考慮兩種選擇,應擴展視野,尋找更多可能性。

注意力與彈珠分的比喻

書中提到了一個關於注意力的比喻系統,作者將注意力量化為「彈珠分」,用來說明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注意力狀態。

注意力的高峰與變化

  • 年輕人與年長者的注意力彈珠數量相對較少,能同時專注的事情較少。
  • 30 至 40 歲是注意力的高峰期,約在 33 歲達到巔峰。
  • 每過 10 年,彈珠數量大約減少一顆。
  • 這個變化趨勢呈現一個凸型曲線。

注意力下降的因素

  • 壓力:壓力越大,彈珠數量會明顯下降。
  • 任務超載:當一個人的注意力彈珠分低於任務所需,就容易發生「粗心」的錯誤。
  • 個人特質:興趣越高,注意力表現越好。
  • 身體狀況:健康狀況差時,注意力也會下降。
  • 作息與生理時鐘:疲憊時段注意力較低。
  • 過度自信與時間壓力:容易導致思考簡化,進一步影響注意力。

注意力回復方法:狙擊手的四步驟

這四個步驟是狙擊手在任務中用來找回注意力的方法,也適用於一般人:

  1. 停止:先放下手邊的任務,讓心情平靜。
  2. 環顧四周:將注意力轉向周圍環境。
  3. 聆聽聲音:專注於周圍的聲音,讓腦袋放鬆。
  4. 嗅聞氣味:聞聞當下的氣味,進一步放空思緒。

書中提到,讓狙擊手重複這四步驟一分鐘,有助於恢復注意力,但每日的恢復上限仍有限。

一般人的應用方式

  • 走動或散步:是一個不錯的回復注意力方式,可作為日常練習。

工作分配建議:基於彈珠分的評估

  • 每項工作應先評估所需的「注意力彈珠分」。
  • 將任務拆解為兩三項,讓人分次完成或分給兩三個人。
  • 避免將「做不到的任務」交付給單一個體。
  • 透過合理的分配與預估,提升整體效率與注意力資源的運用。

連結

博客來-零錯誤:全球頂尖企業都採用的科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