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高效能的5個習慣

習慣一:了解你的時間

時間管理的三個步驟包括 記錄時間、管理時間和整合時間 ,這是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基礎。

高效能管理者每年至少會記錄兩次時間日誌,每次持續三至四個星期。完成後,他們會重新檢視和修正自己的時間利用方式。

要系統化地管理時間,首先需要提出一些診斷性問題:

  1. 問自己: 「如果我不做這些事,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答案是「沒有什麼差別」,就不再做這些事了。
  2. 檢視時間紀錄表上哪些活動可以委託他人代勞?
  3. 問他人: 「我做的事情是否提升了你的效能,或反而浪費了你的時間?」

反覆出現的危機、人力過剩、組織不良會導致會議氾濫和資訊錯誤,都是管理者浪費時間的管理缺陷。

管理者的層級愈高,無法掌控的時間所佔比例就愈高。因此,高效能管理者懂得整合可支配的時間。

習慣二:自問我可以有什麼貢獻?

管理者花很多時間開會,但高效能管理者會自問:「我們為什麼要開這個會?我們想要做決定、傳達訊息,還是我們想要弄清楚應該做哪些事情?

專注於貢獻,就是專注於提升效能。高效能管理者會問組織的其他成員,包括他們的上司、下屬和其他領域的同事:「你希望我貢獻什麼,才能讓你對組織有所貢獻?當你需要我的貢獻時,你會希望我如何貢獻,以什麼樣的形式貢獻?」

如何管理上司

幫助上司發揮所長,對整個部署都是有益的。如果上司非常成功,事業蒸蒸日上,那麼整個部門也會受益並跟著繁榮。

高效能的管理者會問自己一系列問題:「我的上司在哪方面能力特別強?」「他一向在哪方面表現特別出色?」**「他需要知道哪些事情才能充分發揮所長?」「他需要我提供什麼支持才能表現出色?」**這些問題幫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上司的需求,從而提供更有效的支援。

習慣四:先做重要的事

專注的第一條原則是放棄過去缺乏生產力的做法。高效能管理者會定期檢視自己的工作計畫(以及同事的工作計畫),並問自己:「如果我們現在不進行這項活動,我們還會這樣做嗎?」除非答案是肯定的「會」,否則應停止或大幅減少這項活動。

在決定優先順序時,真正重要的不是明智的分析,而是有勇氣:

  • 選擇未來,而不是過去;
  • 著眼於機會,而不是問題;
  •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是隨波逐流;
  • 設定高目標,將重點放在能夠真正產生影響和帶來改變的事情上,而非容易達到的「安穩」目標。

習慣五:做有效的決策

有效的決策流程包含五個要素:

一、高效能管理者在決策時首先會問:「這是常態,還是特例?」

二、必須明確規範決策需要達成什麼目標?至少需要解決問題的哪些部分?滿足哪些條件?

三、管理者必須著眼於正確的決策,而不僅僅是可以接受的決策,因為最後勢必需要妥協。

四、在決策時,就要將執行方式納入考量。

五、在執行過程中,必須建立「回饋」機制來檢驗決策的成效。

連結

博客來-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