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一場訪談的體悟:不是求完美,而是求完整

一位總是在螢光幕前帶來歡笑的模仿藝人,分享了他從單純的喜歡表演,到經歷低潮,最終體悟到「不是求完美,而是求完整」的人生哲學。這段心路歷程,或許也能給在不同角色中切換的我們一些啟發。

小時候的起點:單純的喜歡

我小時候就常常在電視上看到他的綜藝節目,對他其實有些印象。

這次訪談一開始我不太確定他想講什麼主題,不過聽完之後,發現他分享的其實是自己的人生經歷與轉折,還有怎麼克服難關,以及一些生活的體會。

一開始他就提到,自己小時候就是單純喜歡表演,不是為了比賽或節目,也不是為了上五燈獎。單純因為看到大家開心,他也覺得很棒,所以就這樣持續做下去。這點讓我印象很深刻,就是那種「我沒有為了什麼理由,就是喜歡,所以我做」的單純。

誤打誤撞的比賽契機

他後來參加比賽,其實也不是自己主動要報名,而是剛好有人告訴他有比賽,而且是用錄影的方式投稿,所以他半推半就就參加了。他說自己其實是一個很容易緊張的人,可是他克服了,才能享受觀眾的歡樂。

早期的他,沒有特別喜歡上節目或競賽,只是因為喜歡表演,然後就一路往下走。

沒有MIC的低潮與懷疑

在《XXXX》的時期,他經歷了一段黑暗期。剛開始的時候,他沒有戴麥克風,只是默默在旁邊比手畫腳。久而久之,招數用完了,他發現自己從頭到尾都沒有鏡頭,存在感幾乎是零。這讓他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甚至覺得很挫折。

但後來他開始思考,覺得自己可以改變。他從一個稀稀疏疏的雜音,慢慢轉變成能與主持人互動的角色,甚至成為「負責被挨罵」的人,反而讓節目更有趣。

他提到一個很特別的想法:有時候最難以接受的不是被罵,而是當你覺得自己做不好,卻沒有人罵你。因為那代表大家根本不在乎你。他覺得被罵反而是一種「愛的表現」,雖然這個結論聽起來有點奇妙,但想一想好像也是要在乎才會想講。

憲哥的比喻:不是追高鐵,而是搭上高鐵

後來他和吳宗憲一起主持。他曾經問憲哥:「為什麼你反應都這麼快?我完全跟不上,好像是高鐵一樣。」

憲哥回答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話:「你不是要去追高鐵啊,你要搭上高鐵。

這句話讓我也有點醒悟。其實有時候我們面對時代潮流,不是要拼命去追趕,而是要站上去,讓潮流帶著你往前。這就像現在的 AI 浪潮一樣,你不是去追,而是找到方法搭上去。

敬業與專業的態度

他也提到,從吳宗憲身上學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敬業。即使剛剛還在煩惱或很累,一旦節目開始,就能瞬間切換成生龍活虎的狀態,好像什麼不愉快都沒發生過。

他也發現,雖然憲哥常說自己沒有特別準備,但其實他隨時都在準備。他會持續關注周遭的一切,耳朵隨時都在接收。準備已經內化到日常,所以即使他說「沒準備」,但實際上那就是長期累積的功力。這讓我想到,有時候功力深厚到一個程度,你甚至覺得自己沒在用力,但其實已經在發揮。

模仿與自我的完整性

有人提問:「你一直在模仿別人,那你什麼時候會做回你自己?」

他的回答我覺得很有意思。他說,其實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中都在「進入角色」:你是兄弟姊妹的角色、是父母的孩子、是別人的同事或下屬。這些角色都會讓你展現不同的一面,但不代表那些不是你。

所以模仿別人、進入角色,其實和我們生活中的切換沒有不同。所有角色的總和,才是「完整的你」。他說他可以唱歌跳舞,也可以主持與模仿,也可以坐下來訪談,不需要去否定這些角色,而是把它們都看成自己的一部分。

他最後說了一句我印象深刻的話:「我們不是要求完美,而是要求完整。

情緒也是一樣,沒有人會禁止你笑,但卻有人告訴你不要哭。其實喜怒哀樂都是你的一部分,這些加起來才是真正完整的你。

我的結論

聽完之後,我覺得他雖然在舞台上總是嘻嘻哈哈,但其實背後經歷過不少低潮與磨難。這些挫折反而讓他累積了很多對人生與工作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