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就是比你早3小時下班

把時間花在喜愛的事物上,找回人生的光彩

作者是日本人,都用Google 服務當作基礎。

本文順序:座位整理-> 情報整理->腦內整理

但我不想完全照著做,只取精神!

例如

  • 文具不要太多,能夠馬上找到才重要,快要用完就直接換新

  • 去一些固定場合,要帶到的物品差不多,可以固定準備好,「營造一個不需要事前準備的環境」。

  • 用文字標籤寫上內容,可以一目了然,如果用簡單的圖示表示會比較好懂,就用圖片。

名片全部數位化

名片的目的是用來確認對方的聯絡方式,只要掌握這些資訊,沒有實體名片也不困擾,可以把紙本的都丟了。把數位化的資料上傳雲端後,還可以隨處找聯絡資訊!

待做清單,多一項:五分鐘可以做完

作者認為對於「短時間」可以做完的事(半小時),而且不用今天完成,應該自成一類別,讓大腦暫時遺忘者這些瑣事,利用零碎時間完成即可,不必逐一安排時間。

時間估得不準,是因為沒有掌握好工作

一家公司在接案子的時候,要是無法回答「估計多少時間,多少日才可以完成」,就沒辦法找到客戶,換成個人也是。準確掌握自己的工作,精準的估計所需要的時間,才算做好了時間管理。

一開始,可以先估兩倍的時間,然後當作遊戲一樣,努力減少每次的時間。

紀錄時間使用的細節,才能意識自己浪費時間

作者認為,每天上班有五個小時都不是在工作,如果能夠利用這些時間,就能提早下班,或是拿去進修,替未來做準備。

工作不要從零開始,制式化、建立範本

套用既定的模式來執行重複的工作

利用零碎時間處理雜事,做重要的事情時就不要想雜事了

  • 在專注工作時,要完全忘記雜事,以確保思緒清晰
  • 緊急但重要度低的事務應在「零碎時間」內處理
  • 將重要而不緊急的工作保留專注時間,如未來有益的進修
  • 區分雜物和重要事務的處理時段,是成功的關鍵策略

心得: 進入心流!

用書中的一段話當結語: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不必做那些我不想做的事?如果非做不可,難道沒辦法在瞬間做完,只做喜歡的事情過日子就好?」

ChatGPT的提問:

  1. 全面依賴Google服務的風險: 文章提到作者都使用Google服務,這可能讓個人資訊的安全性受到風險。缺乏對於私人數據安全的思考,以及對於依賴單一服務的可能風險的討論。

  2. 物品數位化是否適用所有場合: 將名片完全數位化可能在某些情境下不太實用,特別是在沒有穩定網路連接的地方。此外,對於某些人來說,紙本名片仍然是建立商務關係的一種傳統方式,文章似乎未考慮這點。

  3. 時間管理方法是否適用於所有人: 文中提到的對時間的估計和遊戲化方式可能並不適用於每個人。不同人的工作範疇和性格特點可能需要不同的時間管理方法,這一點文章未作深入探討。

  4. 零碎時間的有效利用是否對所有人都實際可行: 文章強調利用零碎時間來處理事務,但這可能取決於個人的工作環境和性質。有些人的工作可能無法在零碎時間內有效進行,這需要根據個體的情況進行更細緻的討論。

  5. 心得中提到的「進入心流」是否容易實現: 文章最後提到進入心流,但未提供實際方法或策略來實現這一目標。對於讀者來說,缺乏實際的操作性建議,可能無法有效地將這個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

連結

博客來-就是比你早3小時下班:從「桌面淨空」開始!重整工作、情報、大腦的14天整理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