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管理者每天精進1%的決策躍升思維》

這本書探討管理者的日常工作。

簽核單的真正價值:提醒與加值的藝術

繁忙營運中的重要指標

在企業日常營運中,事情繁多、瞬息萬變。簽核單除了是一項基本的工作工具,更是一個重要的警訊與參考指標,能夠反映出許多問題的蛛絲馬跡。

然而,簽核的真正價值,取決於主管是否能深入了解背後的問題,而不僅僅流於表面的檢視

簽核的目標:解決根本問題

主管在簽核時應以「產生行動」為最終目標,而不是僅僅完成一項形式上的程序。

每一次的簽核,應該聚焦於處理背後的根本問題,並尋求改善的契機。這種轉變,能讓簽核不再僅是管理上的控管或「橡皮圖章」行為,而是真正為公司營運增值的關鍵步驟。

簽核的價值在於創造聯想

最有價值的簽核過程,是在於能夠啟發多元的聯想。主管在簽核時,應以「提醒」與「加值」的角度出發:

  1. 提醒:提醒流程中的問題或潛在風險,提出具建設性的建議。
  2. 加值:透過賦予更高的價值,讓簽核內容為團隊提供更具方向性和效率的支持。

這樣的簽核方式,不僅提升了流程的流暢度,更能為組織營運增添效能與附加價值

反思日常工作中的價值提升

回到自己的工作場景,這種思維方式也可以應用於像是 Code Review 等日常作業中。有時我們可能只是簡單地完成一個動作,但卻忽略了如何為這件事帶來更高的價值

每一次的操作,都是一個提升的機會。

結語:讓簽核成為助力而非形式

簽核不該是單純的控管工具,而是能夠促進組織成長的關鍵環節。透過「提醒」與「加值」,主管可以讓簽核單的價值得以最大化,進一步為公司營運帶來長遠的助力。


避免盲從:情報與決策的核心原則

資訊不能只信單一來源

書中提醒我們,收集資訊時不要依賴單一來源。

即使提供者無惡意,他的觀察角度可能產生偏差,導致對你不利的結果。直接採用單一情報可能引發問題,因此需要多方查證,並預期不同意見可能存在差異。

謹慎處理外部建議

面對外部意見時,不能照單全收,因為立場不同可能影響建議的可靠性。

如果要實施新的政策或建議,應該先進行小規模試行,避免一次全面採用,降低風險。

結語:多驗證,少盲從

多問、多查證,才能降低錯誤判斷的機率。試行是驗證的好方法,讓決策更安全、更穩健。


活用專案小組,解決難解問題

專案小組的產生:

  • 可採用召集人制度。
  • 由總經理、執行長等高階主管挑選召集人,再由召集人自行組建團隊。
  • 召集人可找底下部門的人來協助。
  • 最高主管需尊重召集人,事先溝通,並親自投入足夠的時間參與會議,讓召集人站台,才能成功
  • 環境複雜、接班不容易的公司,專案小組是一個有效方式。

傳統的建制與指揮系統:

  • 傳統各部門只管自己的事,有時造成瓶頸。
  • 在公司有新的需求產生時,建立專案小組、打破建制,可以在不擴增人力下解決難解問題

掌握漏洞提問技巧,洞察應徵者反應

提問技巧:

  • 從開放式問題開始,再從應徵者的回答中詢問各項細節。
  • 層層切入、抽絲剝繭,引導他實問實答,才能真正看出他的本質。
  • 如何確定對方實問實答?可把握「情況、行動、結果」三段法,逐步問清楚。
  • 仔細聆聽應徵者是否有條理地描述細節,就知道他是否說出真正的經歷,或是只是具備一些相關知識。
  • 主管要留意聆聽弦外之音,或應徵者在回答時,不經意說出的經歷與價值觀。

結論:

  • 要達到最佳面談效果,不能單純提問,必須掌握漏洞提問的技巧
  • 有「優質的面試」,內部同仁就是最佳的人才庫。
  • 主管需要持續面談、關心、了解,輔導內部人才,通常會優於對外挖角

藉面試掌握應徵者本質,重視內部人才

主管面試:

  • 要仔細揣摩應徵者的本質,因為本質不容易改變,專業能力反而容易培養
  • 透過漏洞提問的方法,觀察應徵者的反應,來得出結論。
  • 內部同仁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源
  • 主管應勇於拔擢,讓同仁在較高的職位上累積經驗,繼續成長。

變通管理:原則下必有例外,制度是活的

不為了防弊,喪失更多的興利契機:

  • 不應因為「5%錯誤的人、事、物」,制定讓95%好人、好方便的規定
  • 應針對製造錯誤的人,訂定「例外管理」機制。
  • 舊的規定來自舊的環境,應隨環境調整,才能創造更大效益

別因害怕犯錯而裹足不前:

  • 主管為了5%的錯誤案例,把工作收回來,反而卡住了發展
  • 人們常因一次失敗就全面否定未來的嘗試,其實未必如此。
  • 一旦被蛇咬就不再嘗試,會喪失許多正面的互動契機

「人」的事情永遠應該排在第一順位

找到對的人,事情會順利解決,所以人比事重要。

  • 主管常說:「我很忙,沒有時間面試。」但沒有聘用好人才,情況只會更糟
  • 每位主管都忙,差別只在於優先順序
  • 「處理人的問題,永遠應該優先於處理事情」
  • 找到對的人,主管的時間也能空出來做更多策略思考。

第一個迷思:

  • 把面試的重要性看輕了,置於其他會議之下。
  • 對待基層面試若輕率以對,容易錯失人才

第十六種:執行力、責任心、使命必達、執著

第十五種:適應能力、可塑性高、做什麼像什麼

第十四種:決策能力、溝通協調力、說服力


妥善設計問題,不要貪多,通常問問題可以確認一到三項能力

  • 「上一次您必須在時間緊迫情形下完成工作,是什麼時候?您當時怎麼做?」
    → 可同時了解:抗壓性、自我激勵、壓力管理、應變能力、危機管理

  • 「您參與過規模最大的專案是什麼?」
    → 可確認:PDCA管理循環、專業管理、組織能力、整合能力、團隊合作、團隊精神、系統性思考、邏輯性思維

連結

博客來-管理者每天精進1%的決策躍升思維:精準決策、帶領團隊、強化績效的40個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