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哪種失敗才算對?《正確犯錯》讀後心得

面對失敗,要責怪還是學習?這本書探討失敗背後的結構與心理安全機制,其實錯誤可以是創新與成長的動能。

失敗的情境分類

一致的

  • 範例:汽車生產線
  • 知識現狀:完備
  • 不確定性:低
  • 最常見的失敗類型基本型失敗

多變的

  • 範例:外科手術室
  • 知識現狀:完備的知識,容易受到突發事件的影響
  • 不確定性:中
  • 最常見的失敗類型複雜型失敗

不同尋常的

  • 範例:科學實驗室
  • 知識現狀:有限
  • 不確定性:高
  • 最常見的失敗類型智慧型失敗

心理安全與標準的關係

失敗與心理安全

  • 在工作場所中,尋求幫助或承認錯誤若未能獲得支持,會降低個人願意嘗試或創新的意願
  • 擁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能夠讓人坦然面對錯誤、承認問題並尋求協助

心理安全的意義

  • 很少有組織擁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讓人敢於面對失敗並從中學習
  • 心理安全能促進創新與合作,允許員工坦然承擔錯誤並提出改進。

圖1.1:心理安全與失敗科學標準的關係

低標準 高標準
高心理安全感 享受現狀 好好實驗及失敗
低心理安全感 拒絕參與 規避風險以避免失敗
  • 高心理安全感 + 高標準:最理想情況,能有效從失敗中學習。
  • 低心理安全感 + 高標準:員工會為了避免錯誤而選擇「不行動」。

關鍵觀點

  • 心理安全不是放任失敗,而是在能承擔風險的情況下,持續追求高標準
  • 沒有心理安全感時,即使標準再高,也可能導致規避行為與創新停滯
  • 建立心理安全環境,是高效團隊合作與創新的關鍵

不同程度的失敗原因(圖 1.2)

圖示呈現了從「應受責備」到「值得稱讚」之間的失敗原因光譜:

破壞、粗心、能力不夠、挑戰太多、不確定高、嘗試實驗

  • 左端屬於責任明確、可避免的錯誤(如:故意破壞、疏忽大意)
  • 右端屬於探索性質的錯誤(如:實驗性錯誤、創新嘗試的失敗),被視為學習過程的一部分

重點整理

失敗的成因與意義

  • 多數失敗是無法完全避免的,尤其在處於不確定與創新環境時。
  • 判斷失敗是否「值得稱讚」,關鍵在於是否能從中學習與改善
  • 應區分「應受責備」的錯誤與「合理且值得學習」的錯誤

思考實驗(Thought Experiment)

  • 問題:「請看看這幅從應受責備到值得稱讚的光譜,你認為哪些錯誤的失敗原因屬於應受責備?」
  • 目的是幫助個人或團隊理解失敗的性質,並釐清責任與學習的界線

從失敗走向成功

  • 並非每個人都會因為失敗而成功,但學會「正確地失敗」是通往成功的關鍵
  • 引用 G. Wayne Miller:「幾乎所有有創造力的人都曾在某一時刻面臨失敗。」
  • 柴拉特寫道:「在失敗的過程中學會接受不完美,並用科學的方法持續調整與前進。」

核心觀念

  1. 學習導向:失敗是學習與進步的起點,而非終點。
  2. 分類思維:將失敗分門別類,才能有效處理與預防。
  3. 心理準備:對失敗有正確認知,是走向創新的必要條件。

智慧型失敗的特點

  1. 新的領域
  2. 根據現況與理論,推估有機會達成
  3. 失敗的後果可以控制並接受
  4. 失敗後,仍可以提供有價值的見解

連結

博客來-正確犯錯:哈佛學者揭開成長心態的關鍵,分辨失敗類型與應對方式,駕馭不確定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