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第二曲線

政府舉債

「用未來的錢,支付現在的花費需求」,不只是個人,政府也會做一樣的事。通貨膨脹,還可以有降低債務的效果,基於這個特性,我想這個全世界最後就是一直借錢,一直通貨膨脹,負債越多的人反而才是贏家。

彈性管理

p144-145:可以想見,組織都希望提升效率,因此會實施緊縮政策,並削減成本。如此一來,就比較不可能展開未經規畫或協調的行動。當組織中的個人或團體發現無法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擅自行動時,就會扼殺他們積極主動的精神,帶來混亂。中央擔心組織失去動能,士氣不振,於是忍不住加強管控,變得更中央集權。各單位不滿處處受限,開始放棄嘗試·於是,當組織追切需要更多更好的創意時,效率反而扯了創造力的後腿。…不可避免的,交易時間和成本隨之增加。

心得: 有人說,當企業連廁所衛生紙都開始管制的時候,就是要即將滅亡的預兆,仔細想想還有幾分道理,因為如果連廁紙的餘裕都不足夠支付,要怎麼有辦法支撐企業的發展呢? 現在不少科技業都採取彈性管理,上下班時間不是每個人都一樣,一方面可以避免塞車,另一方面也方便讓各種生活需求的員工,能找到自己與工作配合的方式,結果就是企業可以接納更多人才,創造更好的綜效。當然。彈性管理不見得適合所有企業,像是工廠生產線不能讓員工有太多想法,每個人的作法不能有太多差異,不然產品就會參差不齊。

退休金制度

p153:如今英國養老金乃是靠目前的收入來支付,理論上基金來自於退休者過去提撥的金額,實際上却仰賴目前仍有收入者的貢獻以及國民保險捐和一般稅收。許多繳付國民保險稅的人以為他們繳的錢全投入一個大金庫存起來,等時候到了,就用來支付他們的退休金或失業救濟金。但事實上,他們的錢會被用來支付比他們更早退休的人,而他們的養老金則要靠後輩的供款來支付。 在這種類龐氏機制中,只要新加入的勞動力一直比離開勞動市場的人多,就不成問題,而且理想上兩者差距愈大好,因為可以降低本。可是一旦數字出現變化,倘若人們變得愈來愈長壽,那麼情況就開始失衡。

心得: 台灣的勞保也是一樣的概念,後進的人越來越少,要領的人越來越多,這個龐式制度據說6年後淨值就轉負,現在每年政府都要補幾百億進去,若沒有辦法改制,多年之後就要補千億預算。但我們每年的預算就這麼多,怎麼可能無限制的補這個財務缺口?算算我距離合法退休的年齡還有好幾十年,既然到時候都拿不到了,我現在還需要繳嗎?真的很想了解當時創立這個龐式制度的人曾經考慮過什麼。現在基本上就把這些費用當所得稅,交給國家運用,退休金的部分只能靠自己準備了。

結語

p58:每條第二曲線都會帶來新的學習,直到我們最後學會如何應付它帶來的後遺症為止。

心得: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個產品都是一條S型的西格瑪曲線(sigmoid curve),不斷的努力調整,也只能改變曲線的轉折位置,但最終都會走向衰亡。為了避免走向衰亡,企業就必須要有第二曲線,也就是下一個產品。最近Facebook改名META的背後原因就是如此,社群網路的戰場已經十分壅擠,新用戶增加的速度放緩,整體用戶數開始減少,如果再不找到下一個產品,這家公司就會像相機底片一樣,慢慢地從世界上消失。但是,元宇宙有辦法成為這家公司的第二曲線嗎?目前看起來公司投資不少在這上面,還沒看到足夠的成果。

連結

《第二曲線:英國管理大師韓第的 16個思索,預見社會與個人新出路》

作者: 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

譯者: 齊若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