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筆記] 持續成功

後記: 每個人都像書中一樣努力,就會產生內捲。

為什麼要上行

因為越高處競爭者少,自由度高,資源也多,別人更願意和你合作。

上行的通道

作者的看法是:當你下行了之後,誰能在上行的通道中脫穎而出呢?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因為如果有下行,就必定有上行的機會。當你說上行通道已經關閉時,其實是指下行通道已經關閉了,這種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實上,上行的機會一直都存在,只是你並不是那個選擇上行的人。

隨著你向上行進,競爭對手越來越少,而主動合作的機會卻變多,因為這些人的可選擇對象也越來越少。你會發現好運都在向你靠攏,即使你一段時間裡什麼都沒做,機會仍然源源不斷地找上你。然而,如果你一直與最大的群體爭搶同一份運氣,並且不願意在一開始就做一些超越他們的事情,那麼沒有好運也是理所當然的。

每個人的生命自由度都受到三種限制:社會的規則、自身的客觀條件和大腦的主觀意識。一個人的成長和上行歸根究柢是一個透過提升自身客觀條件、豐富精神世界的過程,從而不斷提高生命自由度的過程。

渴望成功的程度

要實現真正的成功,必須將成功視為必需品,就像呼吸一樣不可或缺。只有當你對成功的渴望程度遠超過對於即時滿足的追求時,你才能夠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堅持獲得真正的成功。這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專注和毅力,並且願意犧牲眼前的享樂,以換取未來的成就。真正渴望成功的人會表現出不在乎電視節目或派對的細節。

工作時偷懶,放假時不進修?

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賺到,也避免吃虧,實際上當走出這家公司,別人會看你在這段期間累積了什麼,所以偷懶都是傷害自己。娛樂也是有邊際效用,一直玩樂到最後能夠獲得的滿足感已經下降,這樣只是虛度人生。

努力的性價比

將工作、學習和生活的界限消除,至少在娛樂效用已經很低的時候,轉向其他對人生有正面意義且不那麼討厭的事情,逐步積累進步是一種好方法。

作者認為,上行的觀念必須建立在每天365天、每小時24小時的基礎上。隨時隨地不排斥工作、學習、累積和進步相關的事情。你可以以生活為重,但在幸福感降低時,請切換一下狀態,這樣才能更有價值。

普通人的迷思

如果你想超越普通人,那就必須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想法,這樣才有機會成功。在社會中,每個人都被迫接受符合群體共識的價值觀念,不符合的人通常會被排斥。然而,這些共識並不一定都是好的。例如,在宿舍中,如果大家都不努力,而只有你一個人很用功,你可能會受到冷嘲熱諷。想要打破這種普通的限制,就需要擁有堅強的內心,能夠忍受他人的排擠和負面評價,並且具備「暫時無法向任何人證明是對的」的耐心。

心得:如果一直做不出成績,是不是還是要有退場機制?一直用同個方法,卻期待有不同結果,不太容易成立。

成功的秘訣在於「反覆橫跳」

在同一家公司或同一個層級時,提拔或平調是一目了然的。但如果是橫向跳躍,很多事情就變得模糊了,也就有了輕鬆進步的空間。 作者舉例:一個杯子不能換成同款的兩個杯子,但是一個杯子換一本好書就沒問題,而一本好書換一次諮詢服務,也有人願意進行交換。再拿一次諮詢服務換成兩個杯子,還是能找到交易者。看起來似乎無法實現的交易,透過反覆橫跳卻成為可能。

心得:如果在一個地方卡住了,向上的阻力太大時,可以先「橫跳」,跳幾次後,有機會再跳回自己的目標。

習慣上行後,別人看你是跳脫舒適圈,對你來說是進入舒適圈

好比一個有運動習慣的人,只要一天不動就會渾身不對,然後就想要去運動,這個行為在別人看起來是脫離舒適圈,其實對他來說是進入舒適圈

增加他人對你的依存度

年輕時的斤斤計較並不能帶來財富或安全感。

大多數人不了解在社會中保持高地位的關鍵是什麼。無論我們工作或學習,收入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增加他人對我們的依存度。當別人越需要我們時,我們的價值和生存力就越強;反之,如果別人不太需要我們,我們的價值和生存力就會下降。這個價值並不代表我們目前擁有多少財富,也不代表我們目前為他人創造了多少價值,而是表示我們對他人具有多高的潛在價值,以及這份潛在價值的可替代性。舉例來說,在一家公司中,如果你在某個環節具有專業能力或累積了豐富資源,老闆無法脫離你,即使不加薪,其他公司也會出更高的薪水挖角你;而如果你的工作是可替代的,別人不依賴你,相對地,你的薪水也會較低。

用最適合的時間做最適合的事

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但是其實還是有差異,有分「完整」和「零碎」時間,如果完整的時間都拿來做零碎的事,那零碎的時間就沒事可做了。

「偷」時間的兩種方式

  1. 減少摩擦:有些事情被打擾後,重新開始要再花一段時間才能「進入狀況」,那就要避免一直重新開始。

  2. 平行運作:一大早交代其他同事代辦事項,下午就可以得到答案,或是提前跑一小時的程式任務,都可以達到平行運作的。

先填滿,再規劃

作者指出人們對時間的使用有很大的彈性,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時間的縮減或延長。當人對自己不夠嚴格時,大腦會填滿無效行動來給人一種忙碌和努力的錯覺。

因此,要更有效率地前進,第一步是填滿自己的時間,不需要在乎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只需要不斷地添加任務,直到時間嚴格衝突,然後再進行優化。堅持一段時間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之前難以前進了。

克服拖延的方法

如果一個工作要兩個小時完成,就等剩兩個小時再開始。剩下的時間優先做一些長期有利但不急迫的事。

花時間在社交還是提升能力

時間具有排他性,花時間在提升能力,就會減少社交時間。但能夠進入好的社交圈,就有機會提升上行效率,只是不一定會發生。

舉例來說,一個乞丐進入了高端社交圈,也不會有任何實際意義,因為這個圈子裡的每個人都不會因為他的成員身份而真正幫助他。

因此,一個社交團體值得你花時間的前提是, 「裡面有你需要的東西,同時你也擁有他們需要的東西。」 在這個團體中,這些東西只有你能夠提供,且價值與他們所能提供的對等。

如果你暫時還沒有他們需要且可以對等交換的東西,作者建議你不要強行融入。即使你費了很大的力氣進入了,也無法得到他們能夠提供的價值,反而會浪費時間和金錢在無價值的社交關係上。

因此,如果你特別想進入某個捷徑(社團),首先要了解裡面是什麼樣的人,然後了解他們的需求是什麼。接著努力去獲得這些資源,最後才考慮如何進入這個捷徑。

如何成為「可靠」的人

  • 不給過度期待:可以就說可以,嘗試看看就說嘗試看看,不要說了卻做不到。
  • 給對方掌控感:不定期任務回報進度,例如,說明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開始多久之後可以完成。

放棄多數人走的路

作者提到,年輕人常抱怨競爭激烈,但他們真的沒有選擇嗎?為什麼一定要選擇眾人都能走的路呢?

競爭分為「門檻前」和「門檻後」,前者需要耐心和耐力,掌握有門檻的技能並堅持下去,這樣就能超越大部分人。後者則是關於性價比的競爭,永遠會有比你付出更多但回報需求較少的人,導致惡性競爭和低平均報酬。

如果想真正賺錢,就應該選擇門檻前的競爭,用耐力、耐心和智慧,擺脫那些只追求短期回報、放棄掌握門檻技能的競爭者。

什麼時候該創業

作者認為在考慮創業之前,有3個重要的條件需要滿足。

  1. 創業之前應該能夠透過該事業持續獲得不錯的收益,並將其當成副業,在閒暇時間賺取的收入超過目前主業的收入。
    • 這樣可以壓縮創業的不確定性到最小限度,並且對薪水不再有期待,這是一個轉型的訊號。
  2. 創業之後,多出來的時間應該有更高的價值。
    • 如果自行創業後,投入原本主業的時間但整體收入卻減少,那就不該創業。
  3. 創業之後應該能夠以最小團隊創造出最小盈利模型。
    • 這表示在創業初期,應該能夠以最少的人力資源和成本,建立起一個能夠帶來盈利的模型。這樣可以減少風險並確保創業的可行性。

總結來說,作者認為創業的時機應該是在你已經透過該事業持續獲得不錯的收益、時間價值更高、並能以最小團隊創造出最小盈利模型的情況下。 ‌

連結

博客來-持續成功:超越關鍵的一點點,就能獲得資源與好運

https://youtu.be/8hXFvDlI5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