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思考] 我覺得該怎麼控制台灣房價

控制台灣房價:提出區隔市場的解決方案

台灣的房價一直呈現上漲趨勢,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有錢人將賺來的錢投入房地產市場。這些人之所以選擇買房,而非其他投資方式,主要是因為買房被認為是最具投資潛力且可以透過貸款槓桿操作的一種方式。簡而言之,買房的人大多都對投資有所期待,這導致有錢人湧入房市,使得普通人買房負擔加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提出一種區隔市場的解決方案。首先,這種方案在買房的人群中引入一種特定商品,讓他們在購房時意識到自己不會因此獲得資本利得。具體而言,這種房產對投資者來說沒有任何投資回報。例如,以購入價一千萬的房屋為例,即使過了一段時間想要以一千一百萬的價格出售,額外賺取的一百萬利潤必須全部上繳,或者以淨值加價出售,扣除交易成本後僅能獲得一小部分。這樣做可以防止房屋價值持續上漲,並防止普通人無法負擔房價。

這種區隔市場的方案的核心思想是讓人們認識到購房不應該被視為一種投資工具,而應該純粹是一種購買住房的行為。透過創造這種特定的商品,可以使投資者尋找其他投資機會,而普通人則可以更容易地購買住房,而不必擔心房價持續上漲。

區隔市場對不同族群的影響

建商:

對建商來說,政府可以提供容積獎勵,例如在原本只能蓋十層樓的區域,允許建商蓋到十五層。多出來的樓層需全部變成此類特定物件,避免再被加高價轉售給下一手買家。

房仲:

房仲仍可透過房屋交易賺取利潤,因為房屋交易仍在進行。他們的角色在區隔市場下並無太大變化。

銀行:

銀行仍可提供貸款。

純自住的人:

對於純自住的人來說,他們可以更容易地購買到房屋。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價不再持續上漲,因此買房者不必擔心過高的房價。

投資客:

在區隔市場下,由於投資回報受到限制,可能會減少投資客的參與。這也可能意味著房價不會出現無限制的上漲。此外,解除一些投資管制,如囤房稅,但仍然需要對貸款進行限制,以避免過度投機。

區隔市場政策面臨的挑戰

在實施區隔市場政策時,可能會遇到一些阻力和挑戰:

建商的反對:

建商可能認為,這種政策將影響他們的利益,因為房地產投資將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他們可能不願意蓋無法投資的房產。

實施時間長:

將區隔市場政策落實可能需要三至四年的時間。建商需要逐步調整建造計劃,這對於執政者而言,雖然是長期有效的政策,但短期內無法立即見到成果,可能會影響政府的政策方向。

自住客的抗拒:

一些自住客可能仍然希望購買會增值的房產,而不願意購買無法增值的房屋。他們可能對這種政策持保留態度,擔心無法滿足其房產投資的需求,導致最終房屋無法解決居住需求的問題。

chatGPT 的提問

在您的描述中,提到了一些關鍵問題和挑戰,我想就這些方面提出一些進一步的問題:

  1. 對於建商而言,您是否考慮過通過其他激勵措施來鼓勵他們參與區隔市場政策,以彌補可能的利潤損失?
  2. 您認為政府在推動區隔市場政策時,應該如何平衡長期效益與短期成果之間的關係?
  3. 對於自住客而言,您是否考慮到如何改變其對房地產投資的觀念,使其更能接受區隔市場政策帶來的影響?

chatGPT 的答案

  1. 對於建商而言,可以通過提供其他激勵措施來鼓勵他們參與區隔市場政策,例如提供稅收減免、提供更多的建築權限或開發獎勵等。這些措施可以平衡他們的利益,使他們更願意參與政策。
  2. 政府在推動區隔市場政策時,需要平衡長期效益和短期成果。可以通過逐步實施政策、提供有效的溝通和宣傳、監督執行等方式來平衡這一關係,確保政策的長期穩健實施。
  3. 對於自住客而言,可以通過教育宣傳、提供更多的選擇、改變對房地產投資的觀念等方式來改變其對區隔市場政策的態度。政府可以加強宣傳政策的意義和好處,鼓勵自住客更多地關注房屋的實際使用價值,而非僅僅考慮房地產投資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