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接下來的十年內,何時買房
2020~2021年
因為要挽救疫情對經濟的破壞
各國政府撒了很多錢
導致房價也跟著上漲
[筆記] 雜誌 THE21 2022年7月号 40代・50代で必ずやっておくべき「学び直し」
偶然的機會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書日本雜誌
[筆記] 情緒勒索
p30,你的人生,都在滿足別人嗎? 試著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再問問自己:「發生了什麼事,讓我願意拿我的人生去滿足別人?」
[筆記] 巴比倫致富聖經 : 用10%薪水, 賺到100%的人生
本書對1926年在美國出版的《巴比倫富翁》(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進行翻譯、改編腳本並繪製成漫畫。這篇故事以古巴比倫為舞台,教導人們儲蓄、守財與增加財富的道理,在被資產家及銀行員閱讀之後,轉眼便成為暢銷書籍,至今依舊吸引許多讀者,亦堪稱是現今市面上許多理財讀物的原點。
[筆記] 錢要投資 : 賺到退休賺到自由健康 : 阮慕驊的人生體悟
引言
p36,覺察、接受、改變這三件事是序列,是我體會的人生哲學。提高對萬事萬物的覺察能力。接受一切不可接受的。改變一切已有的。
[旅遊] 馬祖北竿南竿心得 2022年8月
台北松山機場出發,北竿1天與南竿1天企劃書
(本文沒有業配)
寫作目的:假設我可以在旅遊前看到這篇文章的規劃設計。
[筆記] 金錢心理學
當比較愈容易,就愈容易做出選擇
「你晚餐想吃什麼?」,或是「你晚餐想吃雞或披薩?」哪個你會回答得比較快? 第一個問句提供了無限選擇,第二個只提供了兩個選擇,只要比較這兩個選擇,決定哪一個在此刻比較具有吸引力就好。第二種問法比較容易得到快速回答,因為它是更簡單。
[筆記] 第二層思考
第二層思考可能會牽涉到的範疇有哪些?
- 未來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有哪些?
- 程度範圍有多大?
- 我正確的機率有多高?
我怎麼知道我是對的?
- 市場的共識是怎麼來的?
- 我為什麼持有不同的意見?
- 價格中包含的心理因素,是過於樂觀還是過於悲觀?
如果我錯了,會發生什麼事?
- 如果我對了,又會如何?
[筆記] 如何學習新的語言
- 背單字的方法
- 選擇外語文章的技巧
[筆記] 第二曲線
政府舉債
「用未來的錢,支付現在的花費需求」,不只是個人,政府也會做一樣的事。通貨膨脹,還可以有降低債務的效果,基於這個特性,我想這個全世界最後就是一直借錢,一直通貨膨脹,負債越多的人反而才是贏家。
[筆記] 通路巨獸來了 天下雜誌753期
美而快總經理王志仁:如果我說詹宏志怎麼救網家
p52:我們要看事實的本質,快速到貨是為滿足 客戶的需要,不是彰顯公司的競爭力。如果有 更簡單的方式滿足客戶需要,手段可否更彈 性、更有效率呢?
[筆記] LaMDA!Google工程師說:人工智慧有意識?
今天看到曲博科技教室 Dr. J Class在講最近Google 傳出人工智慧有意識的新聞,裡面提及其實AI只是在詞庫裡面,選擇機率最高的用詞,並順應人類的隱含意思回答。
[筆記] 大腦喜歡這樣學
這本書的受眾應該是學生或考生,對於上班族來說沒有所謂的題目、解答、考試。
為大腦暖機
閱讀一本數理概念書之前,可以先逛一逛圖片與表格,看一看標題與摘要,如果文末有練習題,也可以先看,雖然這樣有違直覺,但可以幫助大腦進入狀態。
[筆記] 躍競思維
經理人集體患有「競爭短視症」
評估投資提案時,估算的數據來自歷史,只要假設維護目前的狀態,就可以比新投資獲得更大的利潤。但是,就因為是新的投資,所以利潤還不明顯。 即使有更高獲利的選擇(更高階的產品),也可能因為缺乏向上成長的空間,市占率漸漸由盛轉衰。
[筆記] 7檔特別股養我一輩子
很多上市公司發行特別股,但定義與形式都還是有些差異,還是要看各家規定。
發放股利順位: 特別股優先,普通股之後
若公司有盈餘,扣除法定保留項目後,優先發給特別股股東股利 [心得] 如果是專門領股利的散戶,是不是有特別股就不要選普通股呢?
[筆記] 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 EP666【吳淡如X黃冠華】你是哈士奇還是狼?
天使投資怎麼選投資標的?
因為投入的非常早期
所以公司的營運也還沒成型
不一定有財報
就算有也都不會是好看的財報
那要怎麼評斷是否該投資的標準?
就只有「評斷人」與「做甚麼事」
[筆記] 小資族如何簡單買保險 : 易學、易懂、不吃虧的投保技巧大公開
本書有收穫,但也有不認同之處,我還是來看一下他的理由
作者覺得一生該有三種保險,其他的在這之後考慮
- 意外險: 必須符合「外來、突發、非疾病」。(車禍、摔倒、天災、被打、墜機、火災、運動、遊玩)
- 癌症險: 住院理賠每日要5000元以上。
- 定期壽險
[心得] 沒有家庭的話,真的沒有這些必要,怕得癌症的話,還不如平常飲食作息控制好。
[筆記] 個人品牌獲利:自媒體經營的五大關鍵變現思維
做自媒體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大家都一樣,為什麼要看你的作品呢?
要讓觀眾知道你是誰?你專長甚麼?能夠提供甚麼? [以我為例]我是一個喜歡思考人生的程式設計員,興趣是跨出「舒適圈」吸收新的知識,並與舊有的知識放在一起思考,在不沾醬週記podcast,我不會說程式碼怎麼寫,(事實上也不方便用說的),我會分享我這週學習到的新知,以及分享我對人類活動的觀察心得,希望能給大家新的想法刺激。